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战略。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项目是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市场蔬菜“储备得起,供应得上,让市民放心”的“安全阀”和“稳定器”,不断巩固和加强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当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领域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以原“郴州市蔬菜购销站”更名为“郴州市蔬菜应急储备调控中心”为契机,加强职能转变,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11月,共计签约应急储备蔬菜基地面积23000余亩,签约资金115万元。意向商议动态应急储备蔬菜供应商5家。与各蔬菜基地签约统一调控管理蔬菜高温冷库10000立方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蔬菜应急储备工作的顺利实施,为确保我市在异常天气及突发自然灾害打赢蔬菜供应战,稳定蔬菜供应市场,保障民本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菜篮子”负责制的保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经调研,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蔬菜市场流通渠道不畅,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矛盾仍然存在。市城区批发市场功能发挥不完善,与零售市场对接不合龙,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薄弱环节,蔬菜产销对接模式老套,流通环节繁多,批零差价畸高的现象仍未消除,农产品直销店(区、点)布局不合理,农产品平价直销网络不发达等是导致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主要因素。
二是蔬菜应急调控机制不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的能力存在短板。在蔬菜的风险应对、流通储备、应急生产和应急上市的机制建立健全方面仍然存在短板。“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节方面有待加强,如何发挥地产农产品在特殊时期和淡季等“菜篮子”产品供应紧张时期的调节作用以及建立产品供货基地确保市场应急供应存有不足。存园储备蔬菜的调运和动态流通储备动用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特殊时期本地速生叶类蔬菜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蔬菜应急保障措施不实,未来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有待注入政策活力。市蔬菜应急储备调控中心作为承担蔬菜应急储备、蔬菜市场调控、蔬菜应急储备基地建设、蔬菜应急供应点建设主要职能的工作部门,并无稳定的办公运行经费和专门的应急储备专项资金,每年靠向财政争取资金才能完成年度工作职能和任务,严重影响蔬菜应急储备保障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基于蔬菜应急保障领域给予扶持补贴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鼓励应用和推广,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等主动申请纳入蔬菜应急储备基地等均呼唤国家政策机制创新。另一方面,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在实际的保障工程建设中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现实矛盾。
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夯实蔬菜流通市场建设。一是加快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全面提升市城区批发市场功能,充分运用交易平台的作用,开展“批发直供”,实现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整体推进“中农批”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二是创新产销对接模式。大力培育农产品直销对接经营主体,发挥基地、农业企业、各类合作组织在本地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开展“农超对接”,引导支持与大型超市、团体企业、宾馆饭店等直接对接。创导本地农产品“直供专销”模式,建立直供区、专销点,畅通产销渠道,稳定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缩小批零差价。大力发展社区地产农产品配送服务,建设一批社区配送点、直供点、连锁店,形成社区配送网络。积极开展地产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鼓励网上签约、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加快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交会”。三是推进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区、点)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利农惠民、注重长远”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在人口密集、中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以及农产品消费量较大和地产农产品供应相对薄弱的地区,开设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区、点),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平价直销网络。
二、健全蔬菜应急调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解机制,一方面要与本市主要生产基地和企业签订生产供应责任书,发挥地产农产品在特殊时期和淡季等“菜篮子”产品供应紧张时期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流通企业,建立跨区域的稳定的“菜篮子”产品供货基地,确保市场应急供应。二是建立流通储备机制。确定一批“菜篮子”商品经营骨干企业,签订保供协议,保障市场供应。完善蔬菜应急储备制度,确保蔬菜储备7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随时做好存园储备蔬菜的调运和动态流通储备动用工作。根据蔬菜产销季节及气候特点,在淡季、特殊时期要选择耐储存的蔬菜品种进行周转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建立应急生产和应急上市机制。建立以本地存园储备结合动态流通储备为主冷库仓储储备为辅的蔬菜应急储备制度,重点储备充足的本地速生叶类蔬菜,要加强食用菌、豆制品(豆芽菜、花生苗)等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发挥工厂化生产的市场调节作用。要对企业、基地强化应急生产、应急上市的责任意识,确保应急调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大应急调控保障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扶持“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工程建设。市级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工程建设,逐步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市蔬菜应急储备调控中心建设,市财政每年足额安排市蔬菜应急储备调控中心运行经费,应急储备专项资金按照最低每亩200元的补贴标准足额预算安排,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追加。各县市区财政要安排好“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工程建设资金,加大对生产、加工、流通和市场各环节的资金投入。二是创新政策机制。科学界定蔬菜应急储备基地范围,蔬菜应急储备基地要优先安排用地和建设指标;建立蔬菜应急储备补贴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强化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扶持补贴,建立应急生产、价格调控、应急上市等补贴机制;合作社、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等进申请纳入蔬菜应急储备基地时,应给予优惠政策;承担“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企业,享受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农业用电、用水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科技创新、“绿色通道”、市场流通业态、农产品终端市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三是建立投融资机制。鼓励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拓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参与“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工程建设,特别是对农民自主投资建设“蔬菜应急保障体系”工程的,优先享受政策扶持。